學員登入學員登入 農人新樂園粉絲團 RSS訂閱
食農教育課程及體驗活動
訓練、學習,是成功的必經過程
報名操作教學報名操作教學 線上學習線上學習 關閉選單
[臺北市]104.06.23 行政院青年顧問團「臺灣從農青年對農業之探討與期許」論壇農政部門回應說明
刊登日:104-06-26點閱:5772

現場提問回應於後補充-

討論議題結論報告農政部門回應(議題:在無政府支援下,青年農民返鄉及未來農業的發展與未來?)

題號 現況和問題 行動方案及
政策建議
回應說明
1 青年農民返鄉投入農業時,受限於高門檻。ㄧ則土地價格飛漲,經常只能承租地主土地,但農業的獲益慢、風險高,地主的租賃意願不高;又農業需要投入的金錢成本、時間成本高,資金需求多、相對得到的收入不夠穩定,以上因素會造成青年農民從農的阻礙。 建立青年農民投入前的風險評估制度,並參考中國茶業學院提供長時間的實習,並可參考日本的「中間管理機構」,將廢耕土地成園,由地主協調簽約,輔導青農租賃土地,並持續輔導生產技術,提升投農成功率。 1. 為積極輔導青農,取得農地營農,本會除增加農地銀行待租農地物件來源外,將更積極、主動協助青農取得所需農地,除既有之專案媒合外,目前正規劃將農地銀行擴充具有農地儲備功能,即由政府輔導執行農地銀行業務之農會兼具日本「中間管理機構」角色,以多元方式取得休廢耕農地相當期間之經營權,並以集中化與效率化之前提,交由專業農民經營,倘再輔以相關農業政策措施如小地主大佃農、離農津貼、專案農業貸款等,應可使有意營農者較易取得農地,並訂定較長期之租約,而能達成穩定經營目的。
2. 農地租賃是由租賃雙方視農地區位、生產力高低、租期長短等條件,由承租人與出租人自行約定。惟符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目標及大專業農(大佃農)租賃農地投資效益,該政策規定租期須達3年以上。如租賃雙方合意,租期是否長於3年,得由租賃雙方自行決定。
3. 查大專業農(大佃農)承租農地常遇地主因375減租條例疑慮,影響簽訂契約意願,為提高農民簽訂租賃契約意願,降低農地三七五減租疑慮,業於「農業用地租賃契約(範本)」第一條,以專條說明該契約「不適用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規定」,而本(104)年持續由本會農糧署及各縣市政府於鄉鎮農會等場所,舉辦政策說明及講習會,預計辦理70場,俾利擴大推動並宣導農民參加。此外,並印製政策宣傳單向農民宣導,以加強農民出租農地之信心。
4. 有關台糖公司農地承租一節,可依台糖公司農地租賃規定向該公司標租農地從事農作生產,另為輔導農友擴大有機農場經營規模,本會已推動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區,招募農友進駐經營:
(1) 積極協調台糖公司、退輔會土地建立有機集團栽培區,招募農友進駐經營,並協助改善農水路、農業產銷設施(備),使公設有機集團栽培區具有生產、銷售、生態及休閒等多元化功能。
(2) 自98年至103年已設置14處公設有機集團栽培區,面積共642公頃。其中台糖土地:計9處,面積298公頃。退輔會土地:計5處,面積344公頃。
5. 有關輔導有意從農者從事農業相關(非生產)工作部分,本會為建構國產農產品地產地消行銷體系,已辦理地區特色農產品設計包裝計畫,讓專業團隊進入農業,以優質品形象包裝取代傳統行銷方式,增加農產品附加價值。另本會農糧署已媒合臺灣安全高品質農業推廣協會與高速公路經營業者合作在國道服務區辦理道之驛農產品行銷,推廣地產地消,並結合附近青年農民及農友共同推動當令農產品行銷活動,讓青年農民不只會種,也專精行銷。
2

有意從農者若無地緣關係,將導致地主普遍不信任而不敢出租農地,再則,即便已承租到土地,由於承租時間短促,在投入了相關設備與資金後,對於農民來說相對沒有保障也無法永續經營。再者,地主仍存有對三七五減租陰影,導致不願出租農地或出具書面契約,導致小地主大佃農推動成效有限。
因農舍興建的管理制度不嚴格,導致農地畸零,價格上漲至不合理程度,農地銀行過於形式化,且平台上充斥諸多不實資料,導致可信度不高,所以並無太多從農者真正透過該單位進行媒合,影響長遠農業發展。

在土地取得不易的部分,建議調整休耕補助,在土地使用狀況上進行複查,在請領休耕補助的同時,必須提出這些土地接受管理,再引入公信力單位全盤規劃,讓休耕土地與學校教育結合,進行計劃耕種,並參考日本的農友交流組織,透過經驗傳承,讓有經驗的農民輔導青年農民,提升青年農民返鄉從農的意願。
進行政府與農民的整合,農地由政府負責管理出租給農民,並且成立專區,由農民團體自己建立媒合平台進行農地物業管理。金門經驗為七年約到者可優先續約,另外可以輔導有意從農者進行從事農業相關工作(例:農產品行銷工作,農產品包裝與設計等),而不一定拘泥於農務耕作,以解決土地取得與資金問題。
階段是縮減休耕補助有助於活化休耕地,會是小地主更有意願釋出土地出租;例如:二期改成一期,一期改成無休耕補助,另外由農企業提供土地資源與市場,招募青農進入體系裡工作,並可由小農共同集資承租,可從台糖和國有土地來取得土地。

1. 就有意從農之青年取得農地困難問題,農地銀行積極開發農地物件,除既有接受有意出租私有農地地主的委託外,104年起於網站擴大納入國產署、輔導會、臺糖公司等國公有土地租地資訊,並優先提供青年農民。
2. 農地銀行業務由各基層農會執行, 係考量農會為在地農民組成之團體,具有地緣性與信賴度,可有效減低私有農地地主疑慮而願意交託經營權。另就台糖土地,建議可循「行政院大投資臺灣計畫-臺糖土地設置外銷外銷毛豆生產專區計畫」之作業模式,由本會協助青年承租。
3. 本會刻正規畫評估設立育成基地之可行性,提供農家及非農家二代之學員,再從農初期所需之農地、室內設施及農業機械,並由試驗改良場專家就近指導基地內學員之技術服務與諮詢;或行銷通路的規劃與建議,讓學員實地瞭解種植作物特性、栽培、收穫及行銷,讓其安心在基地學習從農,並接續參加青年農民專案輔導,或加入在地青農交流服務平台,以充分取得相關農業輔導及資訊;由農地銀行提供租賃所需農地;利用本會政策性專案農貸,以全方位方式協助其取得輔導計畫、農地、資金及技術等相關訊息。
3 青年農民在返鄉務農的憂慮上,經常會礙於上一代思維與社會普遍對農業的刻板印象影響,加上對投入農業是否能夠獲得自身成就感產生疑慮,並擔憂農村人才斷層與人口外移,產業缺乏接班人,是否能夠傳承等問題。 可利用打工換宿、專長換宿的方式,配合產季進行換宿的宣傳來吸引有意換宿的旅遊者及背包客,並可參考臺南麻豆已實行多年的「外籍新娘合作機制」成功經驗,以當季作物的價值來決定薪津的高低,也可結合學校相關農業科系來做寒暑假實習,最後可透過設施的創新與改良來提高作物產能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 有關「透過設施的創新與改良來提高作物產能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說明如下:
1. 本會針對設施生產技術持續進行研發,近年更積極結合綠能研發運用環控科技,引進高效、節能、節水、低碳排農業設施與科技,推動再生或循環利用能源之植物工場與友善環境生產模式,發展節能產業,提高生產效率。
2. 本會為輔導推廣農業精密設施工程與植物工場生產技術,除持續積極研發技術及提供諮詢輔導,並於103年度起推動「設施農業升級與產業加值化研究」,主要透過跨領域跨機關研究資源之整合利用,提升農業設施設備及栽培管理等軟硬體技術;另於「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暨行動計畫」內規劃設置可移動式植物工場,發展臺灣的設施農業產業,並結合現有農政輔導措施,引領青農利用農業設施,創新設施經營模式,透過生產技術與優勢掌握,避免受天候限制,確保農產品品質的均一性與穩定供應,並以大幅降低或不使用化學農藥的生產作為,建構國際級安全農產品的供應鏈,提升產業競爭力,進而增加整體農業就業機會與收入。
3. 另藉由整合開發與應用環境監測、資通訊及管路肥灌技術,依照農作物生長需求量與環境變化,適時適量提供養分,並應用遠端監控即時調整栽培參數,可達到省工、省時、節水、節肥的功效,期提高作物品質並改善人力不足問題。
有關「結合學校相關農業科系來做寒暑假實習」及「產業技能傳承」部分
1. 本會為提升休閒農業人力素質,積極推動在學學生產學合作計畫,包含學生暑期實習、三明治教學、長期契約及雙軌制等工作,每年約可吸引近250個休閒農業相關科系學生,前往休閒農場參與實習。
2. 另透過農民學院進行完整休閒農業入門、進階、高階培訓工作,並已建立休閒農場經營管理職能基準,對於產業技能建構與傳承、人力素質提升等節,均有助益。
3. 另為了增進青年瞭解農業職場,學習農業技術與知識,提早規劃職涯,本會與國內大學及高農職校合作,陸續推動各項學生暑期職場體驗計畫,如大學生暑期農業經營見習、高農學生暑期農業體驗、及暑假農業打工計畫,讓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瞭解未來農業職場應具備能力,並期望透過青年之創造力,促進農業產業之活化與農村永續發展。
4

臺灣受到WTO農產傾銷的影響,造成成本與市場願售價格之間無法平衡。且受到國民所得提升緩慢影響,消費者習慣消費便宜的農產品,對高品質與較精緻的農產品消費的能力與意願不高。
且建立產銷履歷後的產品在成本上較高,無法與其它未建立產銷履歷的同業進行價格上的競爭,導致目前市場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且缺乏行銷通路,不管大農小農經常需要自己建立行銷管道。

為了促進農業轉型,可輔導農業專區,建立國有閒置地的收回整理,聘用專業農民進行農地整理,並發展相關配套措施(如:有機作物價格分級),並將土地以公家租賃的方式提供創新農業的實驗與青年農民立約承租。或者創立農業示範區,規劃不同區的多元耕作。
全國市集的串連並建立網路產銷平台,將生產過程、檢驗成果、價格,透明化在上面,促進各領域務農者資訊交流,也讓消費者能在網路上輕易瞭解農業資訊,緊密產銷關係。

1. 我國農地持有面積普遍狹小,不利農業長期發展與競爭力提升,加以在各產業發展競爭下,農地易被轉用供其他產業使用。為維護糧食安全、保護優良農地資源,本會積極推動農產業專區計畫,建構安全生產基地與引入農業加值模式,藉以改善小農結構與農地零星分散問題,進而促進農業轉型結合2、3級產業發展,截至103年底本會成功輔導建置的15處農業經營專區,並引介有意營農之青農至專區從事經營,將進一步結合農村再生計畫,兼顧其生產及生活之關照,以使青農定住,達成真正留農,活化產業、農村及改善農業人力結構之目的,經統計前開專區中,計有7個專區引入共151位青年農民。
2. 為鼓勵有機農產品經營業者集中栽種及辦理集團驗證,降低生產成本,並避免鄰田污染,本會積極推動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向台糖公司承租土地或退輔會所屬農場設置有機集團栽培區,本會協助建置區內基礎環境設施,再由縣(市)政府及退輔會開放農友進駐經營(包含青年農民),種植有機作物,至於有機作物價格分級,囿於成本,由市場機制決定價格。
3. 因應網路趨勢,本會於88年起輔導新北市農會設立「真情食品館」電子商務平台,增加農民銷售通路,農民不限身分,只要提供資料且通過審核即可上架銷售。
5 臺灣當今農業技術創新與管理缺乏長足的系統化與進展,在技術創新方面缺乏國際新進技術的交流與引進。且相關品牌多元氾濫,卻經營管銷的管道單一,缺乏盤商以外的管銷通路,許多農民擔心品牌化的結果造成品質維護不易,無法永續經營。

針對產銷技術不完善,建議參考日本的農民市集,利用閒置空間提供假日農夫市集,並參考區域評估結果,整合區域內的土地資源與資訊,減少中盤商的介入與層層剝削,增加農夫市集的價值,整合文創市集與複合式經營,並全面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參考德國的嚴格把關,建立管銷最低的門檻限制,例如檢驗出農藥就禁止參與相關管銷。
建立並提供管銷經理人與農民之間連結與互助的平台。參考國際上各國的成功經驗,透過種子部隊學習與引進新技術,提升資源利用率。
利用實習農場讓青年學子實際學習農業技術與知識,並引導異業人才的二度就業,提供品牌經營與銷售的服務。
透過異業結合及跨領域的整合(例:太陽能與木耳、芭樂)進行團隊合作並建立制度,包含訂定價格、技術共享等。
管理的部分以透過部門化的方式進行企業化的形塑並適時視實際情況進行階段性調整,但資本化產銷可能會有M型化之疑慮,需依賴企業良好的社會責任觀念來調整對待農民之心態,另外透過「一品牌一據點」的方式,設立據點收取不同農民的農產品,再統一進入截切市場,最後進入行銷通路。
建立銷貨平台,整合各物種小農來進行區域行銷並建立品牌價值以創造消費客群,並將作物生產規格化,進行產品分級制度,使消費者能清楚瞭解產品的規格。

有關「農業技術創新與管理缺乏長足的系統化與進展」,說明如下:
1.目前本會針對農業技術研發的屬性與發展階段有多種資源投入,如單一問題研究之一般科技計畫、跨領域整合之科技專案計畫、產學雙方合作共同研發之產學合作計畫、以及由業界主導之農企業研發輔導計畫(業界科專)。計畫研提與執行之管理,本會業已資訊系統化管理多年,至於研發成果之管理與對外訊息發布,亦已建置農業技術交易網(www.tatm.coa.gov.tw),將農業科研成果上線發布,以及周知與提供民眾查詢。如位於屏東之鴻旗有機農場,即透過農業技術交易網獲知本會農試所研發降低之鳳梨裂果技術相關訊息,並經技術移轉取得相關技術運用於該農場,除大幅降低農場內鳳梨近80%之裂果外,更因良質果數量增加,而有足夠材料新開發鳳梨加工產品。
2.另本會已成立整合輔導資源單一窗口--科技農企業諮詢服務中心,凡對農業技術移轉、產學合作、農業技術研發、創業創新、經營管理及財務融通等方面有諮詢需求之農企業、農民團體組織或農業從業人員,皆可透過免付費服務電話 (0800-776-009) 或線上申請方式 (www.agr-consulting.tw),向科技農企業諮詢服務中心提出申請。
有關「技術創新方面缺乏國際新進技術的交流與引進」,說明如下:
1.本會國際合作科技發展計畫涵蓋動植物防疫檢疫、植物產業與環境、動物產業與環境、國際農業科技政策及人才培育等4個推動領域,每年依據國際技術發展趨勢及國內需求,執行符合當前國際(1)提升產業競爭力;(2)提供衛生安全,符合消費需要之食品;(3)維持環境、產業永續經營等趨勢之相關技術交流與引進之工作,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貿易自由化,擴大國際合作及參與,引進國際先進技術,提升國內技術水準。
2.103年度獲致重點成效如下:
(1) 薦送56位人員分赴美國、印尼、菲律賓、荷蘭及澳洲等地,研習昆蟲刺探電位圖譜技術、評估番茄Ty抗病組合在印尼之抗病效能、節能溫室設計原理與應用技術、蔬菜種子品質標準與驗證制度技術等議題,並辦理18場次國際技術交流之研討會/座談會,超過1,300人次參與。
(2) 通過歐盟或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參考實驗室辦理之「直接免疫螢光抗體染色(FAT)」、「反轉錄聚合酶反應(RT-PCR)」、「病毒之分子生物學(real-time RT-PCR)檢測」及「病原性評估(HA0切割位序列分析)」等4項狂犬病/禽流感重要診斷技術之國際能力認證。
(3) 利用引進國際科研組織之檢定白葉枯病抗感性程序,找到可作為臺灣抗水稻白葉枯病育種之良好貢獻親源;並研習最新DNA分子技術,提升我國在水稻基因體分析之技術。
(4) 臺荷雙方依據臺灣設施小果番茄的生長需求,完成建構適合亞熱帶及熱帶氣候之永續節能型示範溫室1座。
有關「透過異業結合及跨領域的整合進行團隊合作並建立制度,包含訂定價格、技術共享等」,說明如下:
1. 為促進異業結合與跨領域之整合,本會除辦理「農業科技跨領域人才培訓班」與「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增加不同領域農企業之交流合作外,並提供「科技農企業多元創新與體系運作」,協助創新提案透過制度化的引導加以實踐,以及鼓勵農企業帶領契作農民共同創造體系價值。例如永隆牧場因派員參訓「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結識其他產業,進而合作推出紅蘿蔔豬、菇菇豬等特色豬肉,該牧場並因此成立公司,經營推廣特色豬肉品牌;另補助慶全地瓜生產合作社建立並強化與契作農戶之體系運作制度,以利透過企業品牌的經營,帶動該生產體系之整體收益。
2. 本署於102年5月訂有「輔導試辦農夫市集及農民直銷站執行方案」,輔導各縣市政府利用假日人潮聚集地設置定期定點市集,提供小農銷售自產農產品;輔導農民團體利用現有超市或運用既有空間設置農民直銷站,提供小農可以直接鋪貨於定點專區。截至104年6月15日,已輔導設立集集農夫市集1處,農民直銷站計有花蓮市農會花商店、自強店及田埔店、新竹縣北埔鄉農會、新埔鎮農會、苗栗縣公館鄉農會及宜蘭縣農會等7處。未來將持續輔導農夫市集及農民直銷站。
3. 針對產銷缺口,輔導上下游鏈結整合營運行銷能力之農民團體、合作社(場)、產銷班、大佃農等以契作、契銷方式整合上下游產業,建構集團化、規模化及規格化之農企業,輔導農產業轉型。
6

農學課程的設計供需失衡,往往需求的農民多過於課程容納的人數,但受限資源有限無法加開場次,且課題會依據舉辦地點的特色農業安排,造成其他作物的農戶資源受到排擠,無法參與課程。在農民學院方面,進階課程的門檻應該降低,並重新規範農民身分的認定與參訓資格。課程設計上缺少青年農民的實際意見參與,造成需求不符。

為了讓有限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建議在課程計畫之初,便實際探訪農民的實際期待與需要,並依照該課程的報名人數調整開設的時間地點與場次,讓絕多數人都能有效利用學習資源,報名時必須進行面談篩選,並建立實作與理論共存的評鑑制度,引進非營利組織或學校機關參與課程設計,定時審核評估適任性。
農友的自學透過青農互訪可以結合神農獎、百大青農、模範農民,建立成功經驗的傳承與交流,並參考中國在大眾食農教育上有專屬農業頻道,整日或時段播放農食教育資訊。
1. 青農自學希望透過青農互訪並結合神農、模範農民等,建立成功經驗的傳承與交流部分,考量青農輔導尚於初期階段,農友學習農業栽培技術或田間管理,除了本會農民學院外,農試所及各區改良場均有栽培技術或田間管理知識分享或互動專區,可先向耕作田區所轄的改良場諮詢取得所需資訊或參加改良場所辦理的講習訓練,並依專家建議調整耕作與管理方式,從中發掘問題,解決問題,以累積實作經驗,另建議各區改良場辦理相關研習,亦可邀請神農獎、百大青農、模範農民等擔任講師分享經驗,讓更多農友學習與交流。
2. 本會輔導各縣市農會推動在地青年農民交流服務平台,並陸續由青年農民成立聯誼組織,透過組織幹部、青農代表共同討論未來發展目標、推動主軸、發展與學習需求等,並由本會、地方政府及農會共同輔導聯誼會規劃相關執行與訓練課程規劃,以貼近青年農民發展需求,另亦透過交流服務平台遴聘在地農業達人,提供農事指導、傳承,創造青年從農多元支持環境。
3. 至參考大陸於電視頻道播出食農教育資訊部分,臺灣於電視臺尚未民營化前,確實有農業專屬節目,例如華視農友園地節目,係以農村建設及農漁林牧的發展為主題,報導政府改善農民生活實況,並宣導農業新知,惟電視臺民營化後,基於收視率、廣告收益等營運成本考量,節目趨向大眾化與娛樂化,農業節目收視者較為小眾,專屬農業教育頻道播放食農教育資訊,有其難度,故針對食農教育,本會除針對民眾關心議題專案製作宣導資訊於電視臺、廣播或平面媒體發布外,食農教育需長期持續推廣,故本會已將食農教育納入施政重點,強化消費者溝通,促進在地消費,相關策略含括:建立安全蔬菜團膳供應體系;推廣產地直送,輔導小農銷售平臺、農夫市集、農民直銷站;辦理學童及家長米食文化體驗及食農教育扎根推廣活動;鼓勵學校營養午餐使用在地食材並編製食材特色文宣及教材培育專業食育老師、種子解說員,於學校、休閒農場、社區、在地餐廳等推廣;辦理地方特色料理競賽,料理食譜及APP擴充加值運用等。
4. 農民學院訓練進階課程之參訓資格係依據階層式學習之經營需求與技能發展,課程內容則是逐步依據職能基準來設計,未來可評估邀請具一定經營規模與實績之青年農民擔任課程規劃外部專家,以切合青年農民創新型態之經營需求。
7 媒體方面過於浮誇失真的報導,造成社會對農業觀感成見傳統迂腐(如:番茄事件)。學院教育中缺乏農業議題的探討,尚未建立系統化教材,造成熱情青年投入產業時無法接軌,缺少成功案例作為典範,間接造成農村人力問題。 農業教育部分可仿效日本農職學校成立專職農校,並提供企業契作人才,讓年輕人更願意投入農業,並穩定農業投入的新血來源,栽培學生畢業後直接運作實際農作(類似我國軍校制度),並由學校持續給予輔導,同時也能改善社會對於務農者普遍觀感不佳的價值觀,或鼓勵有熱情的青年投入農耕技術服務隊學習現場的農業技術。
亦可在校園內建立小型農場的示範區,讓學生能在校園內認識農業的生態環境,進而引起學生對農業的興趣與基本的認識,再者可透過農場的親子體驗教育來教導民眾對於農務的正確觀念。
結合農場與中小學進行農田體驗教育,以社團課程進行實際的體驗及舉辦體驗營來教育正確的農務觀念,另外可結合高鐵進行務農一日體驗遊,由於北部農地較南部東部稀少,藉由高鐵的便利性可讓北部的民眾至南部或東部進行農務的體驗與相關的課程。

為加速農業新生代人才的培育,農委會與教育部合作,104學年度於嘉義大學招收進修學士班園藝學系農場管理組公費生30名,由農委會提供公費生待遇之相關補助,修業前3年給予補助獎學金(包括主副食費、年支書籍費、制服費、參觀旅行費),第4年實習期間只補助學雜費,經考核及格後由學校發給畢業證書,畢業後需實際從農4年,以農家二代與農業學校畢業生為優先培育對象。
8 產業資訊流通不全,經常造成農民一窩蜂種植單一作物的風潮,造成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不斷發生,該作物的價格狂跌。當天災發生時,農業貸款又無法展延,造成資金調度不易。 在閒置土地或科學園區中成立植物工廠,導入其他產業的參與及提升異業結盟,並建置種苗提供數量資訊的揭露,讓農民評估市場需求與現況。修改農業貸款的條文,透過即時拍照舉證提出展延,降低天災風險造成的損失壓力。 1. 專案農貸借款人如有還款困難情形,可依「辦理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辦法」第20條第1項規定,於貸款到期日前1個月內向原貸款經辦機構提出申請延期還款,以紓解其還款壓力。
2. 另受災農民有復建、復耕資金需求,可檢具公所核發之受災證明書及農業天然災害復建及復耕計畫書向當地農(漁)會信用部申請「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
3. 現行機制已可協助農漁民融資及紓解還款壓力,尚無修正條文之必要。
4. 有關成立植物工場一節,其中利用「全人工光源」之植物工場,需投入龐大設備資金,且生產成本高,售價亦高,消費(需求)市場有限,目前落實於實質農耕尚有距離,建議暫不予推廣輔導,以研究建立相關生產技術為導向。
5. 為穩定大宗蔬菜產銷,本會推動下列措施:
(1)每年召開大宗蔬菜生產目標,要求縣市政府督導農民依目標種植。
(2)於秋冬裡作盛產期間,請蔬菜育苗場申報供育苗量換算種植面積,倘超過合理種植面積,即時發布警訊,籲請農民減產及分批種植。
(3)辦理蔬菜產業結構調整,鼓勵原種植甘藍及結球白菜農民改種具競爭力青花菜、結球萵苣及加工用甘藍等。
9 相關單位進行抽查稽核前常常就已事先通知農民,如此流於形式化並未真正落實到所謂的稽核,對消費者也沒有相對的食安保障。  

1. 本會農糧署執行各項農產品採樣皆依據採樣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採樣戶及採樣地點之選取係依利用PDA調查重要農作物種植面積資料、鄉(鎮、市、區)申報之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農戶名冊、農業產銷班、農地活化休耕計畫農民名冊等資料,建立農作物農藥殘留抽檢農友母族群樣本數資料,以公開、編碼及逢機方式抽選受檢農戶進行採樣作業,皆未事先通知農民。
2. 有機農產品抽查驗依據「有機農產品及其加工品」查驗SOP執行,無抽查前通知農民情事。
3. 有關稻安計畫-田間抽檢取樣農民為各鄉鎮市區農會依據當年期申報種稻農戶清冊及應抽檢樣本數,於該地區最早收割日前14日(無提早辦理抽籤或知會農民),以公開(抽籤)方式抽選當期作受檢農戶,就該抽檢農戶名下同鄉鎮全部申報種稻土地並將其預定最早收穫地號土地所生產之稻穀進行監測追蹤,並無事先通知農民。

10

農會推廣的訊息過於片面,對各項補助的解釋不夠明確,例如:補助案的資格限制、農保資格的認定、申請時間與名額等等的訊息傳達不清。且補助方案因為門檻限制 (例如:資訊上只提到10甲地即可申請,卻對其他篩選標準極少著墨,造成青農誤會),資源只能集中在少數人身上,缺乏公正性。
農民對相關知識的進修與法律條文的解釋與了解資源管道不足,相關的疑問不能取得諮詢服務與相關單位的輔導與解答。
某些產銷班其實只是虛設,目的是為了向政府單位申請補助與資金,加上有某些特定團體固定取得政府資源,相對壓縮了青農在資金與資源上的取得。

資金取得方面可藉由農業金庫或其他相關單位的協助,讓農民自己組成民間團體,可建立共同持分並提供互保機制,也可同時提供欲「共同經營」的農民們有相互媒合的機會,類似合作社的概念。
另外,青農貸款可配合作物種類的不同來制定不同的還款寬限期及貸款額度,並增開貸款申請課程(例:企劃書撰寫課程)再加入輔導業師進行協助,最後,簡化貸款申請的行政程序。
媒合各個產銷班來整合成一個自主平台,以凝聚共識並邀請其他專業人士一同參與來提升平台功能。

1. 為鼓勵青年農民投入有機耕種,已於有機農業各項輔導計畫中,將青年農民列為優先輔導對象。另特別針對青年農民種植有機蔬菜訂有「專案輔導青年農民有機作物温網室生產設施補助原則」予以專案協助。
2. 有關媒合各產銷班整合自主平台部分
(1)農業產銷班係由年滿18歲且土地相毗連或經營相同產業農民自願結合之基層組織,目的在輔導國內小農擴大產銷規模,達到適當經濟規模,對農村經濟發展、鄉村地區安定等具顯著貢獻。
(2)本會為確保農作類(含養蜂)農業銷班組織正常運作,每年透過「農業產銷班組織輔導計畫」持續補助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組織整合、資料管理及年度評鑑等工作,另強化「農業產銷班組織體系資料服務系統」,經連續2年評鑑不合格農業產銷班,由直轄市、縣(市)政府依「農業產銷班設立暨輔導辦法」規定予以註銷登記,確實發揮擇優汰劣功能。並已於103年完成擴充農糧計畫管理系統歷年補助檢核功能,達到避免重複補助,減少政府有限資源無謂浪費。
(3)另本會於103年3月11日修正發布「農業產銷班設立暨輔導辦法」,其中農作類農業產銷班評鑑表之政策配合度,增加「自上次評鑑迄今有無45歲以下且未曾加入其他農業產銷班之農民加入」項目及配分,以鼓勵農業產銷班積極吸納青年農民加入,為組織注入新興活力。此外,各產業類別評鑑表均將組織學習(如班員派赴講習、教育訓練、觀摩活動,邀請專家到班或自辦講習訓練、班員經驗分享,接受或前往其他農業產銷班學習交流等)作為重點評鑑項目,促進國內農業產銷班逐步整合並凝聚共識,以提昇自主交流平臺功能。
3. 有關所陳部分產銷班虛設,其成立係為申請貸款資金乙節,本會已修正「農業產銷班及班員貸款要點」規定,其對象須為直轄市、縣(市)政府核定評鑑合格之產銷班及班員,已排除無實際經營運作之產銷班。
4. 有關建議「青年從農創業貸款」依作物訂定不同貸款額度及寬緩期限乙節:
(1) 貸款經辦機構係依對象別(該貸款最高額度:一般青年500萬元/本會專案輔導青年1,000萬元)、借款人授信條件、產業前景、經營類別、規模及需求等,覈實核定貸放金額。
(2) 該貸款資本支出及週轉金本金寬緩期限最長分別為3年及1年,貸款經辦機構依產銷週期、經營類別及借款人需求等覈實核定本金寬緩期限。
(3) 另本會已修正該貸款規定,放寬果樹、苗木、茶、油茶、龍膽石斑、烏魚及鱸鰻等農漁項目生長週期較長之週轉金貸款期限,由最長 3 年延長為 5 年,以紓解農漁民還款壓力。
5.有關簡化貸款程序及增開貸款課程乙節,本會前已檢討修正專案農貸相關規定,簡化申貸程序,貸款經辦機構依各貸款申請書及經營計畫書格式,協助借款人填寫,全國農業金庫各區輔導員亦可提供相關融資輔導。另本會已於農民學院相關課程中開設融資課程,未來將視青年農民需求情形調整增加。
臺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 青年創業及圓夢網 農產品交易行情站 畜產行情資訊網 農業科技產業情報站 117-1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TOP